066 新任务确定

半夏烟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酷趣阁kuqug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听文雀说完这些,众人心中的好奇也被勾了起来。

盗王编钟上边记述的共工祝融相争的故事版本虽然和民间传说类似,但是主旨却貌合神离。被人调换的第二十号编钟,应该记载了共工是如何用所谓的山河社稷图把天捅了一个大窟窿,从而让地上的生灵蒙难。

不过,有人似乎很忌讳共工使用山河社稷图的法门,试图将这段故事的中心片段抹去,才将第二十号编钟偷梁换柱,变成了禅位大典的场面。

也恰恰因为他这样做,才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,都想知道被刻意隐瞒的内容到底是怎样的?还有,就是这样做的人,究竟是谁?

经过测定,盗王编钟制造的年代是在商朝。从商朝经过千年的传承,最后才落到盗跖手里,从而被他带入墓葬中,成为随葬品。盗跖有着盗王的称号,那手段自是高明的很,他的能耐从盗取“伏氏璧”时,就可见一斑。

那么,第二十号编钟会不会是他做的手脚?

文雀推测说,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原因有二,其一,不论盗跖是如何得到编钟,他都没有理由将第二十号换掉。盗王编钟无论何时来看,都是稀世珍宝,盗跖那样的强人,是绝对不会将珍宝弄坏,这有悖他的处事原则。

其二,就是技术上的原因。青铜器虽然在夏商到春秋时代十分普遍,工艺也十分纯属。但是,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地域,青铜的制造技术也是不同的。如果盗跖试图换掉第二十号编钟,那么他应该使用当时的技术重铸一个,这个新品就肯定和原配相去甚远。可是在测定过程中,并未发现第二十号编钟和其余的有什么明显的分别。

所以,从以上这两点来看,第二十号编钟绝不是盗跖换掉的。这件事应该发生在更早的时候,而且是武王伐纣之前。因为王朝的更替带来人口的大迁徙,冶铜的匠人也会辗转四处,每每这个时候,都是诸多手艺失传的时期,相关的事情可以考虑北宋灭亡直接导致官窑瓷器的衰败。

众人听了文雀的推测,觉得很有道理,都点头表示肯定。

看着他们煞有介事地热烈讨论,我有点不耐烦起来。其实从一开始,我却对这件事不以为意,甚至觉得有点荒唐可笑。说破了天去,盗王编钟不过是一件礼器,撑死了说也就是一架古代架子鼓,是个稀松平常的物件。

至于上边写写画画的东西,只不过是当时的一些民间传说,坊间流传的故事。说到底,这些也不是写实的历史书,怎么上边的专家这么认真,就抓着这件事不放了,而且还自顾自地申请,成为了我们手中的案子。说白了,故事就是故事,当不得真,《三国演义》倒是精彩,可那不是真正的历史。

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。我的意思很明显,那就是109局这样的部门,想来都是处理其他机关部门用尽方法也无法破解的谜案,如今让我们调查一个记载于青铜编钟上的故事,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

文雀听了之后,沉默了一会,然后用那种点拨小学生的方式说道:“小简,你有这种想法,我不怪你,这也是新手常犯的错误,这就叫轻视线索。我只跟你说一句,如果你不是亲自下过盗王墓,亲眼看到了关于‘双鱼神璧’的记载,之后又亲历了墓中的各类机关。那么,当你听说这件事的时候,你会轻易相信吗?”

文雀的这句话的确让我受益匪浅。他说的道理在明白不过,我们从下生以来,潜移默化中都在以“眼见为实”的原则处理日常的信息,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的,我也认为这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。

但是,这个原则是有缺陷的。这个缺陷来自于人的视野本身,一个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看到听到触到虽有事情,所以,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,并不一定都是不存在的。当然,想要证实其真假,方法也很简单,亲身经历一下,也就知道了。

当然,这是后来我才想通的。当时的情况下,我能联想到的,是更为片面的信息,也算是对于盗王墓后续的一些推测。

其实对于那个最后的机关,文雀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。那就是,拥有复制“镜人”能力的“双鱼神璧”一定就在盗跖的棺椁内。这个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,晶棺阵中盗墓贼和雇佣兵的尸体,就是最好的证据。

很显然,当年楚庄王死后,就是盗跖从太庙里盗走了神璧,后来不知是在哪里寻来能工巧匠,利用神壁的能力,制造出了那个恐怖的机关,用来保护地下城的安全。而至于,这个机关运行的原理,恐怕已经无从得知了,因为正殿的八卦门已经锁住,很难再有机会开启,弄不好就会触发自毁装置,让正座陵墓变成一堆废墟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